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2024-04-12 14:55
来源:本站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开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之年。我会聚焦困难群众关切,勇担使命,开拓进取,团结和凝聚全体会员力量,共募集款物 441.84万元,支出款物573.76万元,帮扶万余人次,在参与乡村振兴、融入社会治理、助力第三次分配、推进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伟大实践中贡献慈善力量。
一、慈善资源募集难中求稳
2023年,我会募资水平回落至疫情前的常态化状态。尽管,受全球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慈善募捐困难重重,但是总体上继续保持平稳发展的态势。一是持续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自2016年起,我会坚持在每年“中华慈善日”当天向社会各界发布“慈善一日捐”活动倡议书,在党委政府的重视下,“慈善一日捐”活动取得了重大突破,截至目前,共募集专款28.04万元。二是专项基金数量不断增长。新设立企业(单位)冠名基金2个,其中,池州市慈善协会消防救援人员优抚专项基金募集22.04万元,池州市慈善协会池州口腔医院公益基金募集款物3万元。三是探索互联网募捐模式。适应慈善组织发展新势态,首次开展互联网募捐,在省慈善总会的指导下,联动开展“池州市幸福家园”99公益日网络筹款项目,1143人次参与线上捐款活动,募集专项款25.15万元,其中腾讯公益配捐1.98万元。
二、融入第三次分配大格局
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救助和帮扶困难群众作为慈善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挥慈善的第三次分配作用,积极开展医疗救助、扶老助幼、乡村振兴等慈善项目。一是开辟医疗救助新渠道。医疗救助一直是全市各慈善会重点关注的帮扶领域,尽管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已为困难群众提供了较好的医疗保障,但在面对重大疾病等风险时,仍是压力重重。我会实施“‘池’善暖心保·守护健康有‘医’靠”慈善项目,首次尝试将保险机制引入慈善工作,通过资助300名困难群众购买“安徽惠民保”,呈几倍放大单笔慈善救助的额度,提高慈善资金的使用效益和社会效益。二是守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实施“黎虎助学”项目,向35名困难学生发放助学金13.2万元;向1家孤独症儿童康复机构(池州市星星树康复中心)提供2万元资金支持,帮助他们改善设施、提高服务质量,为孤独症儿童提供更好的康复环境关爱孤独症儿童成长。三是用心为长者谋福祉。发挥“池州市慈善协会老年助餐基金”作用,回应老年人日益迫切的助餐服务需求,支出专项资金84.1万元,用于资助城市和农村老年食堂(老年助餐点)的建设、运营等;购买制氧机、血氧仪等物资支出8.68万元用于支持12个养老机构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春节,购买大米、油、土鸡蛋等物资慰问12家养老机构老人,支出13.79万元;中秋节,开展“传承孝道 情暖中秋”活动,购买月饼、棉鞋棉袜等物资支出1.45万元,慰问168名老人。四是助力乡村振兴。资助乔木乡官塘村湖塘加固提升工程建设、东至县胜利镇楼阁村人居环境整治、东至县官港镇秧畈村建设提升“红色阵地”等项目21.27万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和提高生活质量。五是积极开展救急解困帮扶。资助全市 10 个乡镇(街道)的救急难互助社联合会10万元开展救助帮扶,用于对接受政府救助之后基本生活仍有一定特殊困难的家庭或个人给予补充救助;联合市总工会开展困难职工家庭慰问活动,采购价值20万元的生活物资,慰问400户困难职工家庭,帮助困难职工缓解生活困难,改善生活质量。
三、2024年工作打算
(一)搭建慈善数字化平台。适应“互联网+慈善”新业态,搭建全市首个数字慈善综合服务平台,为捐赠者提供便利的捐赠渠道、高效的捐赠方式和公开透明的捐赠信息,同时,利用数字化手段吸引更多的捐赠者和志愿者参与慈善活动,扩大慈善事业的影响力。
(二)建立完善工作机制。以组织章程为核心,建立健全内部治理结构,完善决策、执行、监督制度和决策机构议事制度,充分发挥会员大会、理事会和各职能部门的作用。完善党建、人事、财务、档案和日常管理等制度,推动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规范参与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或自然灾害慈善捐赠的程序,确保捐赠款物全部及时规范使用。
(三)谋划高质量慈善项目。立足助力乡村振兴,围绕老百姓急难愁盼,聚焦困境儿童、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残疾人等弱势群体,联合专业的机构和人员深入调研,设计符合实际需要的慈善项目,提高项目实施的质量和效果。
(四)提升慈善工作能力。积极参加专业机构和行业组织提供的培训,了解最新的慈善事业动态和趋势,掌握先进的理念和方法。前往国内具有优秀慈善经验的城市与机构进行交流学习,拓展工作人员的视野和思路,借鉴优秀慈善经验,提升团队专业素养。